发布时间:2022-12-07 浏览次数:731
编者按:
他们是一支结合上海交大技术和产业优势、集聚国内外专业人才的高素质团队,精益求精,专业高效,致力于为高端制造所需的先进测量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及测量控制集成化解决方案。
中英智能测量与质量工程中心是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继中德弗劳恩霍夫项目中心之后,重点打造的国际化合作项目。借鉴英国工程院院士蒋向前爵士领衔的英国国家未来计量联盟在数字计量基础科研与产业化相结合的创新模式,结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中英科研院所与计量仪器企业合作,推进新型计量传感器及仪器的科研成果产业化与推广;对接空天、汽车、能源、集成电路等重点行业的计量需求,形成从设计、加工、装配到品质检测的数字计量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带动上海乃至中国制造产品的质量提升,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迈进。
一、中英中心团队介绍
中英中心由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姚振强博士(国家二级教授)担任中方主任,由英国工程院院士蒋向前教授担任英方主任,拥有一支18人组成的专业研发团队,包括7名正高职和7名副高职技术专家。此外,还有一支面向工业测试技术服务团队。
姚振强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负责人。蒋向前教授是英国皇家受封爵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和ISO TC213国际标准委员会核心成员,在过去十年参与制定产品几何规范(GPS)国际标准26项,其中8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是国际计量领域的领军专家。
二、中英中心发展历程
2018年5月 开启合作建设 智能制造功能平台开始与英国未来计量联盟接洽,促成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蒋向前爵士的深度合作,开启筹建中英中心。 2019年10月 建成过渡实验室 建成过渡期实验室,初步开始对外提供精密检测服务。 2021年8月 检测实验室落地 在临港新片区层林路1500号建成3000平方米的精密检测服务基地。 2021年11月 正式对外服务 中英中心正式启动,并落地三家联合实验室(中英中心与Renishaw、Taylor Hobson、Bruker Alicona)和五个标准检测实验室,正式对外提供精密检测服务。 2022年9月 顺利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 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严格的前期审查及现场评审,平台中英智能测量与质量工程中心(检测中心)顺利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这既标志着该中心的发展迈上新台阶,也对平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中英中心研发进展
1、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评估方面
面向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需求,基于五轴坐标测量机、光学三维形貌仪、微焦点工业CT实现了从航空发动机叶片铸件到气膜孔加工后成品的全流程精密测量与评价,在叶片五轴接触式扫描路径规划、气膜孔随形评估方法等方面形成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
2、增材制造3D打印件检测评估方面
在增材制造3D打印件检测与评估方面,结合光学非接触式检测与工业CT无损检测等技术,开展内部缺陷尺寸量值溯源与缺陷检测参考试块研究,在工业CT尺寸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3D打印件表面完整性评估方法方面取得进展。
四、已达成合作项目
2021年11月,中英中心已与Renishaw(雷尼绍)、Taylor Hobson(泰勒-霍普森)、Bruker Alicona(布鲁克阿利科纳)共建联合实验室,正式对外提供精密检测服务。
2022年9月,与上海云铸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意向书,达成增材制造3D打印件无损检测领域的深度合作。
2022年11月,与尼康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工业CT联合实验室,达成工业CT检测领域的战略合作。
2022年12月,与沪创医疗(上海)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意向书,在可降解镁合金医疗器械关键性能检测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参与制定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团体标准“外科植入物用可降解镁丝”。
面向未来,中英中心将针对高端制造重大技术挑战,进一步为高端制造所需的先进测量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及测量控制集成化解决方案,为临港地区、上海市、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高端制造业提供先进测量技术服务,更好地服务于临港新片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新高地的打造,并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联系团队
联系人:秦玉
电话|+86-13795206358
邮箱|qinyu@spsm.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