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信息 >平台新闻 > 详情

研发服务可“定制”丨“功能型平台”助力南汇新城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12 浏览次数:347

新华网上海7月10日电(记者杜康、杨有宗)在位于南汇新城的“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记者看到一批根据新城企业需求的定制化研发转化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以新能源汽车动力部件协作机器人智能装配为例,“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技术团队通过智能引导系统协助协作机器人完成70秒内18个螺栓的全部拧紧与确认动作。据介绍,该系统拧紧作业可靠性近100%,单日处理至少200台/套工件,锁付定位精度接近0.2mm,在现场已经稳定运行1年之久。

2.jpg

“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副总经理赵勇介绍,从企业的个性需求出发,提取出共性部分,进而研发出适应性更广的产品,已经成为平台一种日渐成熟的运营模式。事实上,自2017年落地南汇新城以来,平台已先后转化孵化17家科技企业。其中有两家企业已经进入IPO申报流程。

据悉,“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由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交通大学、临港集团、上海电气、上海自仪院等单位联合发起,是上海市首批获准建设的功能型平台之一。目前,该平台在临港新片区已拥有2万平方米的研发场所和6.8万平方米的产业化厂房。

“平台扎根南汇新城,已经成为支撑新城产业发展的重要研发力量。”赵勇介绍。目前平台在智能感知、智能作业和智能管控三大共性技术研发方向的相关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已在航空、航天、汽车、核电、船舶、装备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我们首先是在高校技术成果与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上海交大作为平台的联合发起单位,为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将初步通过市场可行性验证的技术带过来。包括教授、年轻教师、博士后以及一批博士硕士生在内,每年来平台的高校科研力量一直维持在100人左右的规模。”赵勇说,“如果学校是完成了‘0到1’阶段的技术研究,‘10到100’的快速成长靠市场,中间‘1到10’的工程开发就是平台在做的事情。”

类似的功能型平台在南汇新城还有多个,涉及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多个领域,这些平台成为新城强化科技创新孵化转化功能的重要抓手。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表示,未来新城将布局不少于30万方的孵化载体,大力培育创新生态,挖掘拓展创新型应用场景不少于300个,加大技术供给、产业转化、应用示范。


得益于这些功能型平台,上海南汇新城创新资源正在加速集聚。目前,新城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总量逐年上升,从2019年的254家,到2020年为502家,再2021年为844家,基本实现了逐年“倍增”。

根据“潮涌浦江·重大功能性事项导入新城”活动,太平洋保险临港科技保险公司、上海市健康养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华勤临港离岸贸易中心、华师大二附中临港分校等五个功能性主体将落户南汇新城。“未来三年,我们还将聚焦新能源汽车等具备一定基础的新兴产业领域,引进和培育不少于30家新型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相关负责人倪岑岑表示。

来源:新华网